〖★优路内训★〗
环球优路教育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对建筑企业发展现状与企业资质匹配程度进行专业诊断,制定并实施契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培训方案,系统提升建筑企业单位的核心竞争优势,有力支持企业的优良技术与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
匹配建筑业不同岗位能力需求,打破技术边界,根据住建部和建筑企业模型来培养提供企业整体长期发展需要的人才。
技术优化
用环球优路的建筑工程实践研究成果帮助企业转型升级,趋向精细化、灵活化、价值化、技术化的管理。
企业资质和
对企业资质发展提供培训、咨询一体化服务,帮助企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和盈利提升。
施工及运维BIM应用案例相关疑难点!
案例3:xx港xx期储煤筒仓工程钢结构深化设计及工厂制造案例
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国民经济显著增长,国力明显增强,钢厂量居于世界各国前列,在建筑中提出了要“积极、合理地用钢”,从此甩掉了“限制用钢”的束缚,钢结构建筑在经济发达地区逐渐增多。特别是2008年前后,在奥运会的推动下,出现了钢结构建筑热潮,强劲的市场需求,推动钢结构建筑迅猛发展,建成了一大批钢结构场馆、机场、车站和高层建筑。**本案例,学员要熟悉钢结构的特点,了解采用BIM技术的原因,了解保证项目质量的审核制度,熟悉BIM模型搭建的步骤,掌握该项目中BIM的深化设计步骤
2016年建筑业这10大风向标
关键词一:“营改增”试点延迟利好建筑业 背景:按国家规定,建筑业“营改增”将随着2015年的结束顺利实施。实际上,在财政部有关领导讲话中可以看到,建筑业“营改增”推进的措词从“完成”到“力争完成”再到“适时纳入”,**后是“抓紧推进”。2015年12月28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提出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 分析:毫无疑问,“营改增”在建筑业内的探讨已持续很长时间。根据各大协会、企业及相关组织测算,建筑业“营改增”采用11%的税率后,税负将大大增加,可能会导致整个行业的“破产”。建筑业“营改增”涉及建筑企业经营模式、组织架构、投标、采购、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考虑到建筑行业发展现状,理论测算与实际偏差过大,达不到“营改增”为企业减负的目的。 “营改增”试点延后,未来政策可能会向建筑业倾斜,对建筑业长远发展有利,也为行业规范管理、与试点更好对接争取了有利的时间。 关键词二:秩序统一开放的建筑 市场有望建立 背景:2015年9月18日,总理主持召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在听取某央企谈到为了在各地区投标而注册了200多个“空壳”子公司后,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建筑市场应该是统一的市场,不能搞地方分割!”9月2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推动建筑市场统一开放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建筑企业跨省承揽业务监督管理工作中,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直接或变相实行地方保护。 分析:地方保护相关政策实质是在变相鼓励建筑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地方保护使本地企业占据一定的优势,真正有实力的建筑企业却被淘汰,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对整个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形成了致命的打击。地方保护不仅使工程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而且使本土企业失去了充分竞争的机会,成长空间缩小。同时,地方保护必然导致腐败的滋生,“工程建起来,干部倒下去”的事件已屡见不鲜。 《关于推动建筑市场统一开放的若干规定》2016年1月1日正式施行后,将对建筑市场良好秩序的营造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将为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扫清障碍。 关键词三:监管“四库一平台”打造可视化监管 背景:根据2014年《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数据标准(试行)》和《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在2015年年底前,要完成各省市自治区的工程建设企业、注册人员、工程项目、诚信信息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简称“四库一平台”),动态记录工程项目各方主体市场和现场行为,有效实现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监管的联动,全面实现全国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监管目标。 分析:“四库一平台”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发布平台,作用是解决数据多头采集、重复录入、真实性核实、项目数据缺失、诚信信息难以采集、市场监管与行政审批脱离和“市场与现场”两场无法联动等问题,保证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关联性和动态性,全面实现全国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监管目标。 住房城乡建设部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2015年7月,全国共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了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四库一平台”的实时联通。该服务平台全国联通后,将实现“横向联通”和“纵向贯通”,有效降低企业管理和主管部门监管成本,有效防范和减少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关键词四:生存央企实力不断提升 民企生存空间待拓展 背景:2015年,全国新增特级资质企业35家,全国特级资质企业总数达到333家,特级资质项总数为368个。2015年,大量中央企业在原有特级资质项基础上进行增项申请,全国新增了16家双特级企业。这些增项多为央企申请并获批,大量央企在原有特级资质项基础上进行增项申请的现象出现井喷。 分析:对建筑企业而言,获得特级资质,意味着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上的增强、经营范围数量级的提升、生存空间膨胀式扩大;对建筑行业而言,资质等级分布的变化趋势,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行业的发展趋势。 从2015年新增特级资质企业来看,除11家新申请的特级资质外,央企中还有16家已经拥有了特级资质企业进行了其他特级资质类别的增项,新增资质项总数27项,占比超50%。这一方面说明央企的实力仍领跑民企,另一方面也说明央企在新常态下,也在不断开拓新的专业领域、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在建筑市场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民营建筑企业若想取得更好的成长,必须在差异化发展道路上寻求更多的突破。 关键词五:改革转型全行业栉风沐雨 砥砺转型 背景:在展望2015年时,习**总书记用了两个词:“关键之年”与“开局之年”。“关键之年”是指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是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建筑业而言,2015年,无疑是深入贯彻《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全面深化改革之年。这一年行业的改革举措、企业的转型行动,为未来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分析:回顾2015年建筑业的发展,我们不妨用第十三届中国建筑企业高峰论坛成果来总结。 一是行业逐步下行趋势明显。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在第十三届中国建筑企业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现在正处于“三期叠加”的漩涡,经济增长呈“L”型,在底部徘徊。这一点,也反映在建筑工程量上。2015年,建筑工程量的萎缩是较明显的。 二是行业转型的方向是明确的。中国经济社会和建筑业自身发展阶段,要求行业必须走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道路,建筑产业化、绿色建筑、EPC等是行业转型的方向。在第十三届中国建筑企业高峰论坛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司长吴慧娟也明确了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市场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举措。 三是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大力气整饬行业发展秩序,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环境逐步形成。2015年,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地下管廊建设等重要战略逐步细化,为建筑业开辟了新的市场。 四是企业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常态下,建筑业粗放型发展模式式微,企业在人才、管理、资金和品牌等方面的实力成为竞争获胜的关键。
|
相关推荐:苏州bim培训 苏州bim培训班 苏州bim培训学校
体验课预约试听
倒计时
课程热线:
13013833891客服在线时间:早上9点~下午6点,其他时间请在线预约报名或留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