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师的前景
当前,茶已成为风靡全世界的无害绿色公认饮料之一,而茶艺馆如雨后春笋遍布我国各城区。喝茶是人的一种文化修养,一门艺术,一份美学。饮茶是物质上的生活需要,而茶文化则是精神生活的享受,它有着深远的内涵和文化的超越性,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文化。饮茶在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之中已相当普及,对人类的健康调节机体平衡,以及防病、治病、医疗、保健、减肥、美容、养生、益寿等特殊效用越来越多被人们所了解和重视。
茶艺师的小技巧
茶水比例: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汤苦涩不爽。因此,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较粗的茶叶,用量可少些,即所谓“细茶粗吃”“精茶细吃”。 普通的红、绿茶类(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冲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壶),那么,放上3克左右的茶,冲水至七八成满,就成了一杯浓淡适宜的茶汤。若饮用云南普洱茶,则需放茶叶5~8克 。
茶艺师的历史发展
唐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茶叶生产和技术中心。六朝以前,茶在南方的生产和饮用,已有一定发展,但北方饮者还不多。及至唐朝中后期,如《膳夫经手录》所载「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
中原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都嗜茶成俗,于是南方茶的生产,随之空前蓬勃发展了起来。尤其是与北方交通便利的江南、淮南茶区,茶的生产更是得到了格外发展。
唐代中叶后,长江中下游茶区,不仅茶产量大幅度提高,就是制茶技术,也达到了当时的高水平。湖州紫笋和常州阳羡茶成为了贡茶就是集中体现。
茶叶生产和技术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长江中游和下游,江南茶叶生产,集一时之盛。当时史料记载,安徽祁门周围,千里之内,各地种茶,山无遗土,业于茶者十之七八。
茶艺师的茶道分类
雅士茶道
古代的“士”有机会得到名茶,有条件品茗,是他们先培养起对茶的精细感觉;茶助文思,又先体会茶之神韵。是他们雅化茶事并创立了雅士茶道。受其影响此后相继形成茶道各流派。可以说,没有中国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中国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
此处所说的“士”是已久仕的士,即已谋取功名捞得一官半职者,或官或吏。中国的“士”就是知识分子,士在中国要有所作为就得 “入仕”。荣登金榜则成龙成风,名落孙山则如同草芥。当然不一定个个当进士举人,给个“地师级”、“县团级”官儿做做,起码的条件是先得温饱,方能吟诗作赋并参悟茶道。这便是中国封建时代茶道的特点。
体验课预约试听
倒计时
课程热线:
13614110653客服在线时间:早上9点~下午6点,其他时间请在线预约报名或留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