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证辅导班
2021-08-26 17:47:18护士资格考试复习考点:再生障碍性贫血
【病因和发病机制】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多种原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按病因分原发性再障和继发性再障,按起病方式和病情轻重分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原发性再障多于继发性再障,病因未明,多见于青壮年。继发性再障致病因素颇多,药物是最常见的原因,如氯霉素(最多见)、抗肿瘤药、磺胺药、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抗甲状腺药等;其他如化学毒物苯、物理因素X射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及反复病毒感染、严重细菌感染等。发病机制目前认为系造血干细胞内在缺陷(“种子”学说),造血微环境缺陷(“土壤”学说)及免疫异常(“虫子”学说)。
【临床表现】
1.急性再障(重型再障I型)感染和出血是早期的主要表现,高热、畏寒、出汗、口腔或咽部溃疡、皮肤或肺部感染等多见,重者可因败血症而死亡;出血以皮肤瘀淤点瘀淤斑、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血泡、呼吸道及消化道出血等多见,可因颅内出血而致死;早期贫血较轻,呈进行性加重。肝、脾不大。
2.慢性再障主要为进行性贫血,表现为倦怠乏力,劳累后心悸、气急,头晕等;出血和感染较轻;肝、脾、淋巴结不肿大。少数病人病情可恶化,表现同急性再障(称重型再障II型)。
【辅助检查】
1.血象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低于正常。
2.骨髓检查急性再障骨髓增生低下,粒、幼红的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慢性再障骨髓增生好坏不一;骨髓活检造血细胞显著减少。
【治疗要点】
1.去除病因。
2.支持治疗及对症治疗成分输血是治疗再障的重要措施和支持疗法;糖皮质激素对皮肤、黏膜出血的止血作用较好,但对内脏出血无效;出血严重尤其是有颅内出血迹象时,应尽早输富含血小板的新鲜血浆或血小板浓缩液;合并感染时,及时选用不影响造血而对致病菌有效的抗生素。
3.骨髓移植和免疫抑制剂急性再障应尽早骨髓移植(最佳时机是再障起病不久,未经输血、尚未感染时,年龄最大不超过45岁)或应用免疫抑制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磷酰胺、环孢菌素、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
4.造血细胞因子主要应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和红细胞生成素。
5.雄激素治疗慢性再障以雄激素治疗为主,常用丙酸睾酮、去氢甲睾酮、司坦唑醇。
【对症护理】
1.贫血、出血、感染时按本系统症状护理常规执行,做好成分输血护理,控制出血和感染,但要禁用可能与再障病因有关的药物如某些解热镇痛剂。
2.重型再障可给予保护性隔离,加强一级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减少并发症。
3.长期应用雄性激素可出现水储留、痤疮、毛发增多,女性患者停经等症状,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出现类库欣综合征症状,应对患者加以观察和做好解释工作,注意防护,尽可能减少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般护理】
1.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定期消毒。保持患者口腔、皮肤清洁卫生,尽可能减少感染因素。
2.急性型再障以休息为主,病情危重时绝对卧床休息,慢性型无严重贫血时可适当活动,但要防止碰、撞、跌跤等。
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
4.急性型再障疗效差,患者易产生悲观消极情绪;慢性型再障病程长,患者失去耐心和信心,应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
5.准确采集血标本,协助做好骨髓穿刺检查,以了解病情变化。
【健康指导】
1.避免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警惕家用染发剂、杀虫剂毒性对人体的损害,避免应用某些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如氯霉素、保泰松等。
2.对患者加强疾病知识教育,预防感染和出血,坚持治疗,不擅自停药,定期复诊。
3.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稳定病情,促进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