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护士培训
2021-08-24 17:05:17护士资格考试备考知识点:新生儿黄疸
一、症状
由于出现黄疸的原发病各不相同,所以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既有原发病所引起的,也有黄疸本身所产生的。此外仅简述黄疸病人所出现的共同表现。
(一)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
胆红素对含有弹性硬蛋白的组织具有较大的亲和力,所以含有该组织的巩膜、皮肤和粘膜最易出现黄疸。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黄染的深浅不一,与引起黄疸的原发病以及黄疸原发病以黄疸持续的时间长短有关。
(二)尿和粪的色泽改变
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时尿色加深,甚至呈浓茶色,尿色加深的程度与尿中胆红素含量有关。有些患者首先发现尿色变深,有些则先察觉巩膜、皮肤和粘膜的黄染。溶血性黄疸虽有巩膜皮肤黄染,但尿色不深,在急性大量溶血时,尿中出现血红蛋白尿而使尿液呈酱油色。梗阻性黄疸时粪色变淡,甚至完全灰白。
(三)消化道症状黄疸
病例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常因原发病不同而稍有差异。
(四)胆盐血症的表现
肝外梗阻性黄疸和肝内胆淤可因胆盐排泄受阻而滞留血中,称胆盐血症。其主要表现为:①皮肤瘙痒,但瘙痒与黄疸程度可一致;②心动过缓见于深度黄疸病便,与胆盐刺激迷走神经和抑制心脏传导有关;③肠道因缺乏胆盐,影响脂肪消化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而致腹胀、出血倾向、脂肪泻和夜盲症等表现;④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似与胆盐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有关。
二、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程度较轻,先见于面颈部,偶有重者,可涉及到躯干、四肢和巩膜。有时呕吐的胃内容物和脑脊液亦呈黄色。粪便多呈黄色。一般无任何症状,如血清胆红素超过136.8μmol/L(8mg/d1),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黄疸生后4-5天为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2~4周。胎龄小的早产儿有时血胆红素虽只有170~205.2μmol/L(10~12mg/d1),但也有并发核黄疸的危险,应予以注意。
血清胆红素,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其增高的生理范围值随日龄而异,足月儿脐血胆红素<42.75μmol/L(2.5mg/d1),24小时内血胆红素<102.6μmol/L(6mg/d1),48小时内血胆红素<153.9μmol/L(9mg/d1);72小时内<220.6μmol/L(12.9mg/dl)。早产儿48小时内<205.2μmol/L(12mg/dl),72小时内<256.5μmol/L(15mg/d1)。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都在正常范围。尿中无胆红素或过多的尿胆原。肝功能正常。
临床在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时,除血胆红素为重要诊断依据外,必需结合病因和临床表现。早产儿在缺氧、酸中毒、低体温、喂养过迟等情况下血胆红素虽在生理范围内【<17lμmol/L(10mg/d1),已有核黄疸发生的危险,应属于病理性黄疸。另有部分新生儿血胆红素超越生理范围【>220.5~256μmol/L(12.9~15mg/d1)】已达高胆红素血症,却找不出任何致病原因,有可能仍属生理性黄胆。因此对血胆红素>102.6μmol/L~171μmol/L(6~10mg/d1)的病儿,均应仔细认真分析查明原因,以免贻误诊断和治疗。
三、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
(1)观察皮肤颜色: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判断其转归。
(2)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肌张力的变化,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3)观察排泄情况:大小便的次数、量及性质,如有胎粪延迟排出,应给予灌肠处理。
2.尽早开始喂养,促进胎便排出。少量多次,保证患儿营养及热量摄入的需要。
3.采用光照疗法时按光照疗法护理。
4.遵医嘱用药给予补液和白蛋白治疗,纠正酸中毒和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