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证补习班
2021-08-24 17:05:17护士资格考试考点:正常产褥
正常产褥期的时间
胎盘娩出至产妇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至非孕期状态的一段时间,称为产褥期,一般为6周。自胎盘胎膜剥离后,遗留的蜕膜厚薄不一,特别在胎盘附着部高低不平。约于产后3周,除胎盘附着部位外,宫腔表面已被新生的子宫内膜覆盖。胎盘附着部位的子宫内膜修复较慢,约需6~8周可完全恢复。正常产妇,产后当日宫底脐平或脐下一横指,产后第一天,由于宫颈外口升至坐骨棘水平,使宫底上升至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cm(一横指),至产后10日降入骨盆腔内,在耻骨联合上方扪不到宫底。
临床表现
一、生命指标的变化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产后的体温多数在正常范围内,最初24小时内略升高,一般不超过38℃。产后的脉搏略慢,每分钟60~70次,1周后恢复正常。产后呼吸14~16次/分。产后血压平稳。
二、子宫复旧
产后第1日因宫颈外口升至坐骨棘水平,致使宫底稍上升平脐,以后每日下降1~2cm,至产后10日子宫降至骨盆腔内。
三、产后宫缩痛
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于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自然消失,多见于经产妇。
四、恶露
产后随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处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
1.血性恶露:含大量血液,量多,有时有小血块,有少量胎膜及坏死蜕膜组织。
2.浆液恶露:含少量血液,有较多量的坏死蜕膜组织、子宫颈粘液、阴道排液,且有细菌。
3.白色恶露:含大量白细胞、坏死蜕膜组织、表皮细胞及细菌等。
正常恶露持续4~6周,总量约250~500ml.血性恶露持续3~4日,逐渐转为浆液恶露,约10日后变为白色恶露,约持续3周干净。若子宫复旧不全或宫腔内残留胎盘、大量胎膜,或合并感染时,恶露量增多,持续时间长并有臭味。
产褥期的处理
1.产后2小时内的处理产后2小时内极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如产后出血,故应在产室严密地观察产妇,若有异常,及时处理。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流血量,并注意宫底高度及膀胱充盈否等。在此期间还应协助产妇首次哺乳。若产后2小时一切正常,将产妇连同新生儿送回病室。
2.饮食产后1小时可让产妇进流食或清淡半流食,食物应富有营养、足够热量和水分。若哺乳,应多进蛋白质和多吃汤汁食物,并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
3.排尿与排便产后5日内尿量明显增多,应鼓励产妇尽早自解小便。产后4小时即应让产妇排尿。产后容易发生便秘。应多吃蔬菜并早日下床活动。
4.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每日应在同一时间手测宫底高度,以了解子宫逐日复旧过程。每日应观察恶露数量、颜色及气味。
5.会阴处理擦洗外阴,每日2~3次,平时应尽量保持会阴部清洁及干燥。产后4周内禁止坐浴。会阴部有水肿者,可用50%硫酸镁液湿热敷。会阴部有缝线者,应每日检查伤口周围有无红肿、硬结及分泌物。于产后3~5日内拆线。
6.观察情绪变化分娩后,产妇精神极度放松;对哺育婴儿的担心;产褥期的不适等均可造成情绪不稳定,尤其在产后3~10日,可表现为轻度抑郁,应帮助产妇减轻身体不适,并给予精神关怀、鼓励、安慰,使其恢复自信。
7.乳房护理推荐母乳喂养,按需哺乳。于产后半小时内开始哺乳,哺乳的时间及频率取决于婴儿的需要及乳母感到奶胀的情况。让新生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吮另侧乳房。哺乳期以10个月至1年为宜。哺乳开始后,遇以下情况应分别处理:
(1)乳胀:哺乳前湿热敷3~5分钟,并按摩、拍打抖动乳房,频繁哺乳、排空乳房。
(2)催乳:若出现乳汁不足,鼓励乳母树立信心,指导哺乳方法,按需哺乳、夜间哺乳,适当调节饮食及服催乳药等。
(3)退奶:产妇因病不能哺乳,应尽早退奶。最简单的退奶方法是停止哺乳,不排空乳房,少进汤汁,其他的退乳方法有:生麦芽,水煎当茶饮。针刺足临泣、悬钟等穴位。芒硝250g分装两纱布袋内,敷于两乳房并包扎,湿硬时更换。大剂量雌激素抑制垂体催乳激素的分泌而退奶,但必须在分娩后24小时内尽早开始服用,用药期间不可挤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