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执业护士公开课
2021-08-24 17:05:17护士资格考试考点:心律失常之期前收缩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类;按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类。
期前收缩
1.定义
期前收缩是指由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过早发出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也称为早搏,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起源于一个异位起搏点的期前收缩称为单源性,起源于多个异位起搏点称为多源性。偶尔出现的期前收缩称为偶发性期前收缩,>5个/分称频发性期前收缩。每隔1个正常搏动后出现1次过早搏动,称二联律;每隔2个正常搏动后出现1次过早搏动,称三联律;每隔1个窦性搏动后出现2个期前收缩,称成对期前收缩。
2.临床表现
偶发期前收缩大多无症状,可有心悸或感到一次心跳加重,或有心搏暂停感。诱因与窦性心动过速相同,为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大量吸烟和饮酒、饮浓茶和咖啡等。频发期前收缩使心排血量降低,引起头晕、乏力、胸闷等。脉搏检查可有脉搏不齐,第一心音常增强,有时期前收缩本身的脉搏减弱或不能触及,形成脉搏短绌。
3.心电图主要特征
(1)房性期前收缩:提早出现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P-R间期≥0.12秒,QRS波群形态与正常窦性心律的QRS波群相同,期前收缩后有一不完全代偿间歇。
(2)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QRS波群提前出现,其形态与窦性心律相同;QRS波群前或中或后有逆行的P′波,P′-R间期<0.12秒,R-P′间期<0.20秒,收缩后的代偿间歇大多完全。
(3)室性期前收缩:QRS波群提前出现,形态宽大畸形,QRS时限>0.12秒,其前无担关的P波;T波常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期前收缩后有完全代偿间歇。
4.治疗要点
偶发期前收缩无重要临床意义,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亦可用小量镇静药(如地西泮)或β受体阻滞药,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等。对反复发生、呈联律的期前收缩需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如频发房性、交界性期前收缩常选用维拉帕米(异搏定)、β受体阻滞药等:室性期前收缩常选用利多卡因等。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应立即停用洋地黄,补钾,并给予苯妥英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