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护士资格证培训
2021-08-23 17:19:51护士资格考试基础护理与技能:生命体征的评估(体温)
一、正常体温
口温:正常范围 36.3~37.2平均温度37.0
肛温:正常范围 36.5~37.7平均温度37.5
腋温:正常范围 36.0~37.0平均温度36.5
二、常见异常
体温过高(发热程度的划分)
①低热:体温37.3-38℃。
②中等热:体温38.1-39.0℃。
③高热:体温39.1-41.0 ℃
④超高热:41℃体温以上
体温过低(临床分级)
①轻度:32~35℃;
②中度:30~32℃;
③重度<30℃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④致死温度 23~25℃。
三、常见热型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 39 - 40℃ 左右,达数天或数周,24 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 1℃。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
弛张热:体温在 39℃ 以上,24 小时内温差达 1℃ 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 39℃ 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等。
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常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四、测量注意事项
1.测量体温前后,应清点体温计数量,并检查有无破损。手工甩表时,不可触及它物,防治撞碎。切忌把体温计放于热水中清洗或放在沸水中煮,以免引起爆破。
2.精神异常、昏迷、婴幼儿、口鼻腔手术或呼吸困难及不合作者。禁用口腔测温;腋下手术、创伤、炎症、出汗多者、肩关节夹不紧者不宜测腋温;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禁忌肛温测量。心肌梗死者不宜测肛温。
3.婴幼儿、危重者、躁动者应该专人看护。
4.病人如不慎咬碎体温计而吞下汞时,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 以免损伤唇、舌、口腔及食管和胃肠道粘膜,随后口服蛋清或牛奶,使蛋白与汞结合,延缓汞的吸收。病情允许者可进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如韭菜),促进汞的排泄。
5.避免影响体温测量的各种因素。
(1)坐浴或灌肠后,应间隔30分钟后,方可测直肠温度。
(2)刚进食进水或面颊部冷、热敷后,应间隔30分钟后,方可测口腔温度。
(3)传染病病人应用专用体温计,并单独进行清洁、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6.新入院病人的体温每日测量体温4次,连续测量三天,三天后正常者改为每天测量2次。
7.手术患者,术前1天8pm测量体温,术后每天测量4次,连续测量3天,体温恢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