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较多,整体质量控制难度较大,根据现有规范,混凝土常规质量问题防治依据来自,《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第8.1.2条相关要求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8.9条混凝土缺陷修整的具体要求,解决混凝土质量6大问题!
一、露筋(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形成原因:
(1)浇灌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处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防治措施:
浇灌混凝土,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浇灌高度超过2m,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充分湿润半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捣时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刀片或振动棒进行振捣;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查直修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凌角。
处理方法:
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充满露筋部位抹平;露筋较深: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二、烂根
现象:混凝土柱、墙、基础浇筑后,在距地面50~100mm高度内出现粗糙、松散,有明显颜色变化,内部呈多孔性,基本上是砂浆,无石子分布其中,强度低,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经不起外力冲击和磨损。
原因:因为开始浇灌混凝土时,混凝土中的砂浆被沿途的模板和钢筋粘附了,落下去的混凝土缺少砂浆,就产生“烂根”。
混凝土“烂根”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开始浇灌混凝土时,混凝土中的砂浆被沿途的模板和钢筋粘附了,落下去的混凝土缺少砂浆,产生“烂根”;第二个原因是振捣时机把握不当,早了没有足够的混凝土浆料下底(补偿不了上述的浆料损失),迟了,振捣棒打不到底,振捣不到位,产生烂根;一般要有混凝土料600~800的高度时开始振捣效果最好;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模板下口漏浆,这是烂根最常见的原因。
预防措施:可以在模板支撑完毕后,用砂浆在模板和地面的结合部位抹一个坎,堵住缝隙,制止漏浆。这样处理后,一般就不会发生“烂根”现象。
在浇灌混凝土前,用与混凝土相同配合比的砂浆先浇灌大约50毫米厚的砂浆,让模板和钢筋先附着一些砂浆,再浇灌混凝土。这样就不会“烂根”了。
处理方法:将烂根处松散混凝土和石子凿除,冲洗干净后支模板,用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