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
课程与PC端同步更新,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做题
海量精选试题,想练就练,瞬间提分。答疑
海量精选试题,想练就练,瞬间提分。直播
名师大咖面对面,有问有大收获多。一、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往往指的是制度化的含义,意即国家通过法律和政策对社会资源进行再分配,以资金和社会服务等形式来满足全体国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广义的社会福利涵盖了诸如教育、卫生、就业、住房、娱乐、扶贫、救灾救济等领域,狭义的社会福利一般指针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救济和保障。社会福利制度与政治等意识形态因素密切相关,其价值涉及人的权利和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等方面。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人类日益关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国家、政府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基于人道主义、宗教慈善观念和政治统治需要,开始建立社会福利制度。1601年,英国颁布了《济贫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福利性质的法案。但是,早期的社会福利制度并不像今天这样把人的权利、平等和社会正义放在首位。
对现代社会而言,社会福利已成为一种常规的制度设置。
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福利思想
我国传统文化关于福利思想的论述十分丰富。《周礼》已经从爱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疗和安富六个方面对社会福利作了比较完整的描述。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观念在我国传统道德领域还是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此外,道家和佛教对我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道家强调社会平等和自由,认为统治者只需要顺应民意就能使得天下太平,达到“无为而治”,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百姓身上。佛教的道德观以慈善、博爱为核心,具有强烈的利他主义特点。而且,佛教也讲究社会平等。它的最高理想是“成佛”即觉悟,意即彻底认识社会人生。乐善好施、修桥补路等善举,就是通向“成佛”的必经之路。在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佛家的“博爱”只能促进民间福利活动的开展,对统治者的政策影响不大。转自环 球 网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