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授课老师 | 课时 |
---|---|---|---|
护师考试考试 | 基础护理学 | 芦 然 | 21 |
内科护理学 | 谷 白 | 31 | |
外科护理学 | 叶 冬 | 31 | |
妇产科护理学 | 马蕴琦 | 28 | |
儿科护理学 | 黎 昕 |
听课
课程与PC端同步更新 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做题
海量精选试题 想练就练 瞬间提分答疑
专业老师在线答疑 随时消除知识死角直播
老师面对面 有问有答收获多护理程序中制订预期目标的原则
预期目标是经过护理活动后,期望病人在功能、认知、行为、情绪情感等方面的改变。
1、目标的陈述
目标的陈述包括5个部分:主语是护理对象或护理对象的机体、生理功能(如皮肤、体重等)时,如主语为护理对象时可以省略;谓语是护理对象要完成的动作;行为标准是行为要达到的程度;时间状语是目标中结果的期望达到时间;条件状语是护理对象完成某行为所处的条件状况。
2、目标的种类
按目标实现的时间长短可分为:短期目标,是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几小时或几天)可实现的目标;长期目标,是指需相对较长时间才能实现的目标,如“住院期间病人·····. ”有些诊断可能只有短期目标或长期目标,有些诊断可能同时具有长、短期目标。
3、制订目标的原则
①目标的主语必须是护理对象或护理对象的一部分。
②目标必须现实、可行。
③目标必须是可测量的、好评价的,行为目标应尽量具体,避免含糊。
④目标应是通过护理措施可达到的。
⑤一个目标只能包括一个行为动词。
⑥应让护理对象也参与目标的制订,可增强护理对象对自身健康的责任感。
⑦对潜在并发症的目标,护士的重点是监测其发生、发展,并积极配合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