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
课程与PC端同步更新,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做题
海量精选试题,想练就练,瞬间提分。答疑
海量精选试题,想练就练,瞬间提分。直播
讲师大咖面对面,有问有大收获多。二、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制度<大纲要求>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计划经济就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前提,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通过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来进行管理和调节的国民经济。它不仅是一种管理国民经济的方法和体制,而且是一种经济制度。
在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管理模式下,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工业方面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铁路、公路、水运、空运和邮电事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水平有了提高。
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与之越来越不相适应,其主要弊端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和劳动者基本上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国民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是: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这个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