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
课程与PC端同步更新,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做题
海量精选试题,想练就练,瞬间提分。答疑
海量精选试题,想练就练,瞬间提分。直播
讲师大咖面对面,有问有大收获多。初步解读阶段,我一般会做上图中右侧的那些工作:
一个是算出五个功能区的面积,这个我建议以后考试直接提供,毕竟不是什么考核的点,还能让同学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别的地方;一个就是本区占本层的比例,抑或是本区占多少个单元块、模数、格子。
那有人就会问为什么要算这个面积,多浪费时间。这个问题,让我捋一捋,回头回答,反正就是算了。
本区占本层面积的这个思路,其实是黎叔的解题思路,然后基本上画出来的泡泡图就是带比例的,最后逐步深化,直至所有房间落位,柱网一落,局部调整,方案完成;
占格子是张叔的解题思路,也就是固定一个当量比如60平米,1=60平米,本层面积就是41,其他的功能做个除法,就知道大概是多少个当量了。这样做简单暴力,按房间的公倍数推出一个合理的面积,然后方格网一排,按面积占格子,按流线优化布局,方案完成;
两种方法都很好,两种方法最好都学学,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路数。
由于我水平有限,在学黎叔的道路上,总是无法在总体到局部完成一个很好的过渡,比如说养老院这个题目,入住区占一层面积的1/6.5,在1:500的草图上,我怎么一笔画个圈他就能占首层的1/6.5,光是这一部自信心全去了;接着往下画,也是咬着牙,硬着头皮来,那样基本离胜利就越来越远了。
如果上来排个柱网,然后一个个的排房间,练习过程中总会发现,内功不够或者取舍障碍,到最后发现有问题,想改时间又来不及;也只能接着往下画,也是咬着牙,硬着头皮来,那样又离胜利就越来越远了。
后来在网上看到一位老师的三分九宫的方法,看完之后深受启发;这个方法给我提供的一个工具,就是在整体和局部之间架了一做桥梁,让信息传递、落地更加流畅;
这样的再看,入住区面积是374,每个格子的面积是755,之前分析它的位置应该是居中位置,这样这个分区大约占上中格子的1/2左右。这个方法可以说是黎和张的中间版本,也是比例法,也是格子法;
比例的分母变成了地块面积的1/9,格子的面积改成了755。
根据之前文字说明的结论,在加上比例和格子,很轻松就能画出下面的比例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