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
课程与PC端同步更新,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做题
海量精选试题,想练就练,瞬间提分。答疑
海量精选试题,想练就练,瞬间提分。直播
讲师大咖面对面,有问有大收获多。(一)表面结露的防治和控制
当室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将发生表面结露现象。提高室内表面温度和降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是避免表面结露的原则,主要措施为:
(1)对正常湿度的房间,外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应大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中所要求的“最小传热阻”。
(2)利用保温材料,增加围护结构传热阻,进而提高其内表面温度,是较常用、经济的方法,不过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保温材料的选择和设置位置。通常情况下采用外保温方法能提高结构内表面及内部温度,以减少内部冷凝的可能性。采用内保温方法极有可能使保温材料与结构界面处产生内部冷凝,要相应地采取措施防止内部冷凝的出现。
(3)利用空气间层来增加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封闭的空气间层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而且具有很好的防潮性能。一般将空气层布置在主体结构低温侧。若布置在高温侧,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排出空气间层低温侧可能出现的冷凝水。
(4)房间使用过程中,应保持围护结构内表面气流通畅,以提高内表面温度,避免结露。家具、壁厨等不宜紧贴外墙布置,一般应留5cm的空气流通间层。
(5)利用通风降低室内空气湿度,从而降低室内露点温度。对于密闭的房间应设置通风口,既可补人新风,又可进行降湿。对于有湿源产生的房间,如厨房和浴室以及高湿度房间,当采用自然通风不能消除表面冷凝时,必须设置排汽罩或风机,进行局部机械通风以降低室内含湿量。
(6)对于因室内温度周期性波动造成的表面冷凝,可采用蓄热能力大的材料作内装修,以便延缓内表面温度的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