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禅林简介
南京禅林茶艺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在南京公园文化节、南京邻里节中提 供茶艺表演和茶文化普及讲座;在深圳茶博会“孝子奉茶”活动中为孩子讲述茶礼中的孝道,为家长奉一杯热茶;培养孩子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与传承;免费举办各类公开课,让更多爱茶之人接触到茶的魅力。
随着培训的深入,南京禅林赢得了越来越多学员的不舍跟随,并**终成立了 “南京禅林茶者俱乐部”。俱乐部每个月都会举办主题茶会,主题包括:赏瓷、礼仪、红酒、秋食、新茶品饮等;每年还会定期举办茶文化之旅,组团 去景德镇、潮州凤凰、武夷山等,考察茶园和瓷器窑口、亲手制茶和绘制瓷板画,于胜地品茶,与老师交流,让培训变得更生动、有趣。
在行业领域中,我们着力于茶文化传播的每一个章节,不断创新与跟进,以 时尚的元素融入茶中,借古典的韵味传承文化,我们始终坚信,“有种生活茶香弥漫,有方乐土茶可清心”。
课程特色
【致真知】
小班教学,因人施教,一对一辅导,让每一位在南京禅林学茶的同学能从无 到有搭建自己的茶学体系,对茶形成完整全面的认知,真正掌握茶艺礼仪与技能泡好一杯茶,具备初中级茶艺师的所有能力。
【广视野】
茶是一个支点,背后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世界,除了保障所有学员真正 学到茶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南京禅林茶道课程在茶学基础上增加了花道、香道、日本茶道等相关知识内容,希望真正拓宽大家的知识面,博见闻,广视 野,拥有更多的知识学养,为今后的精进打好基础。
【养心性】
茶,除了养身也能定性,既可清心更能怡情,除了知识技能,由表及里成就 的将是一场人生的修行,故而南京禅林茶道课程在培养基础茶学知识的同时,也力求带来生活状态的拔高,倡导所有学员以茶修自己,养心性,赋予自 己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心境。
【传新识】
南京禅林茶道课程在按国家职业标准设置内容的同时,紧扣行业发展形势, 聚合**新资讯,并根据授课老师多年事茶心得及教学经验,立足传统紧跟时代,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确保所有学员学到的是**新**全的茶学知识;
【重实践】
实践出真知,束之高阁学而不用既是教学的可惜,也是知识的遗憾,南京禅 林倡导学以致用,除了鼓励广大学员平时在家习茶品茶,举办小型茶会外,也会经常举办各种大型茶会雅集,为广大学员提供广阔的体验与实践平台。
南京禅林汇集顶级茶道专家、老师从基础出发,因人施教,授业解惑,力求 让大家真求知、求真知,以茶为纽带,构建自己的琴、书、花、香的美学生活。
习茶收获
1、学习期满,考核合格,符合《国家职业标准》鉴定要求,颁发国家职业 资格证书,同时,颁发南京禅林课程结业证书。
2、修习学员可成为“静如雅士”一员,与导师同学进行长期的交流学习, 获得更多茶会雅集实践机会,营造后课程状态下的持续提升修习氛围,让茶到美学真正走入日常生活。
3、所有毕业学员都将享有一次特殊的毕业礼——一场专门为他们而设的茶 会,作为绝对的主角,本年度毕业学员都将得到一次真实而正式的茶会体验,学以致用。
课程概要
注:以上为课程主要内容,具体课程安排参见报名 资料中的对应课程表。
课程须知
一、修习形式:
1、全日制短期集中学习,修习五天。
2、理论学习与实务操作相结合。
3、整体课程由老师讲解、示范、体验、实践、互动分享等形式组 成。
在咖啡文化日益盛行的今天,茶却仍旧是中国人骨子里无法替 代的命之根本。老话常言“开门七件事,柴米 油盐酱醋茶。”对许多人来说,都真正是“不可一日无茶”。而 泡茶馆,则更成了闲来无事寻逍遥的好去处。
在古代,茶馆被称为茶坊、茶肆、或茶楼等,于历史长河中端 着中国人的饮茶史,兼收并蓄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又杂烩了各地的奇风异俗,是不同时期民生百态的精彩缩影。
在老舍先生的《茶馆》里,就有写到提鸟笼的有钱人、卖蝈蝈 的穷人、算命的先生、专横无理的士兵、奸诈狡猾的商人等,他们都聚在那小小的茶馆里,喝茶、吃果子、交谈、争吵,所有的一切都生动体现了旧社 会的封建腐朽。
茶馆自唐朝形成,宋代兴盛,清代鼎盛,发展至今,不同于一 般性质的场所,它颇有包罗万象的江湖味道。 小小的茶馆内,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穿梭其间,喜怒哀乐、家长里短,但凡想听的,往茶馆里坐上一天,就少有打听不到的。
它也更多地注入了文化的内涵,深深融合着不同地域间博大的 文化魅力。于是去茶馆,便也不再仅仅是为了喝那一口茶。
北京 | 好一个大碗茶
如北京的说书茶楼、天津的名流茶馆,在那里,饮茶只是媒介 ,听故事才是主要内容。
落座,沏茶,淡淡的茶汤透着清香,茶好不好、水好不好都在 其次,用什么茶具也都更不在乎了,只听说书人又或是相声演员,案板一拍,故事便开始了,怎么离奇有趣就怎么来,不知道多少传说都是从茶馆里流 传出来的。
杭州 | 细雨慢煎一盏香
在杭州,尤其静静伫立于西湖边上的那些茶馆,茶客们临窗而 坐,泡一杯清茶,眼望着迷蒙柔静的湖水,望着湖心慢条斯理荡漾着的小船,再伴着响起的悠扬琴声,那一刻,江南的优雅便扑面而来,也好似书中的 神话都活了过来。
广州 | 光阴尽在茶味里
都说广州人的一天,是从早茶开始的。在广州,每一个普通的 早晨,都会看见,即便是老人,也要蹒跚地走进一家老茶楼,叫上一壶清茶、两件小点,再捧着一叠报纸迷着烟阅读起来。
而到了晚上,八九点钟的珠江边上,人们纷纷走进沿江的茶楼 ,照样是一壶清茶、几件小点,边看江景边聊天,于是广州人的一天,又是从晚茶结束的。
重庆 | 放下一切去吃茶
重庆的茶馆,则因山城雾霭多情,便总像是电影镜头般,永远 都透着些许神秘和活色生香的烟火气,升斗小民也好,达**显贵也罢,总能在那巴掌大的方圆地齐聚一堂谈天说地,无论是街坊邻居还是游人过客,总 有人刚走进茶馆,也有人早已在那泡了大半天了。
一壶开水,几片青叶,龙门阵那么一摆,生 活就仿佛充满了滋味。
西藏 | 日光倾城醉甜茶
**不同的,要数藏地的甜茶馆。
藏区同胞素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但他 们喝的是色浓汤浑的甜茶。藏区本地人的一天,也是从一壶甜茶、一碗藏面开始的。白天闲暇时便泡在布达拉宫脚下的甜茶馆里,聊天、唱经。老阿嬷 会搭着毛巾、拎着茶壶来回巡看,瞧见谁的杯子空了便热情为其续上,光影晃动里,处处都是藏民的真诚与热情。
每一个小茶馆,都仿佛是一个人生的小舞台 ,不同的茶友们聚在那里演绎着自己的不同故事。无论时代如何 变迁,茶友们泡茶馆的这份情感,或许始终都不会改变。
古有记载,苏东坡汲江水煎茶,注重活水、活火。这个“活” 字,便是茶道关键。茶要活,水要活,生活更 要活,不是麻木的活着,而是要活的有生气。如今高楼大厦林立 ,人们马不停蹄的忙碌,忙着忙着,似乎只剩下了“生”,而没有了“活”。
不如将手里的事暂时放下,找一座心仪的城,去寻一个小茶馆 。
或是如果可以,开间茶馆,无需太复杂,一切只为自己喜欢。 一把古琴,几幅字画;一些雅植,几件家具;或三五茶客,或一人一书,让时间慢下来,静静闻,细细 品,任悲喜流淌,任尘嚣渐远,那一刻,便是**好。
普洱茶的形与质
在世界茶叶大家园中,普洱茶也许是外形与内质**为丰富的一种。道光初年,阮福在《普洱茶记》中写道:“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也就是说在19世纪初,普洱茶仅贡茶就有了八种花色。此后的普洱茶,形状进一步丰富,有碗形的普洱沱茶、长方形的普洱砖茶、圆形的七子饼茶、心脏形的紧茶,甚至有人将其压制成了尊贵的龙、驱邪的狮和代表长寿的蟠桃。而普洱茶之所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外形,是因为采用了紧压技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将普洱茶压制成自己理想的模样。从这个角度来看,普洱茶也可称之为一种特别的雕塑。
?
从无形到有形,普洱茶的发展经历了上千的春秋。在**早记载普洱茶的历史文献《蛮书》(即《云南志》)中,有这样的文字:“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蛮书》是唐代的樊绰在公元862年前后写就的,那时中原的茶艺,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高度,甚至出现了“蒸青团茶”,而作为世界茶叶原产地的云南,由于地处偏远,所生长的普洱茶,还处于“散收无采造法”的时期。
?
普洱茶制作工艺的进步,在元代得到了一个巨大的飞跃。当时,中央政府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这一改土**为流**的政策,使得云南和中原之间,**方和民间的人员往来迅速增加,从而带动了云南与中原文化的相互交流与渗透,在这样的背景下,紧压茶的制作工艺逐渐传入了云南的普洱茶区。尤其是到了明代的洪武初年,朝廷让江南大量的人员移民到边地农垦,这些移民将内地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带入了云南,其中也包括制作蒸青、炒青、晒青团茶和散茶的工艺。明万历年间的《滇略》一书就这样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说明普洱茶在明代已经采用了紧压技术。从此,有着优秀品质的云南大叶种茶,借助团茶的生产技术,开始了其“名重天下”的旅程。
?
有趣的是,就在团茶技术传入云南之际,中原的茶叶制作却由团茶向散茶转变了。那时,团茶代表着一种传统工艺,而散茶则作为一种新兴的产品,代表的是新的工艺,地处祖国西南的云南,因为地理的原因,却没能赶上这一制作工艺的流行时尚。事实上,正是地理环境上的“慢半拍”,让普洱茶将团茶的制作工艺继承了下来,并且将这种紧压技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也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好的载体。如今,从散茶的外形上,我们已经很难看见茶叶制作所走过的历史,然而普洱茶却不同,透过它那独特的紧压形状,我们还能感受那一饼饼茶上所赋载的唐宋遗风。
?
当然,普洱茶对紧压技术的坚持,**初是为了运输的方便。由于普洱茶的原料多选用云南澜沧江沿岸的大叶种茶,其强大的助消化功能,使得清朝的宫廷和西北那些以肉食为主的少数民族对其格外的依赖和偏重,而普洱茶的产地,却位于离中原数千公里以外的云南。在只能依靠马帮运输的年代,云南的茫茫的高山与湍急的河流,给普洱茶的运输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相对散茶来说,紧压的普洱茶运输起来更为方便,也更节省运输的空间。
?
继而人们又发现,后期的发酵,有利于普洱茶品质的提高。早些年,要将普洱茶用马帮运往京城和西藏,往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运输时间,而那些运抵京城和西藏的普洱茶,其口味意外地要比云南思普地区刚压制出来的普洱茶要好。因此对于那些由无数叶片压制成的普洱茶来说,无论是饼形的、砖形的、碗形的、心形的,都成为了一个个既相对独立又互为依托的发酵“车间”。相比一叶叶的散茶,紧压成形的普洱茶更有利于后发酵,因此,是普洱茶的“形”,为普洱茶“质”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后发酵空间。
?
形与质互依互存,互为表里,难以分割的普洱茶,由此在世界茶苑中独树一帜。
?
然而为什么紧压茶上千年的历**,就只有普洱茶修成正果,而其它的紧压茶,都淹没在无以计数的茶品中呢?
?
这与普洱茶的原材料选用的是云南大叶种茶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茶的品质往往与茶的水浸物、多酚类和儿茶素的多少有关。一般说来,这三种含量越高,茶的品质就越好。而这几种关系到茶叶品质的物质含量,大叶种茶通常都比小叶种茶要高。在普洱茶的后发酵过程中,茶叶中的这几种物质有的是会发生变化的,而小叶种茶如果按紧压的方式制作,其相对较少的这几种物质,往往经不住后发酵的消耗,从而影响其品质。
?
和世界上的其它名茶不一样的是,紧压出来的普洱茶,有如一个初生的婴儿,其生命的辉煌有待时间来创造。可以说,它的生命是从压制出来的那一天起开始的。每一饼正在进行后发酵的普洱茶,都是一个有生命的活体,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升着自己的品质。因此对于形状丰富的普洱茶,我们完全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个活的雕塑。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