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4月20日,由北京环球优路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以“梦想共享 未来已来”为主题的企业竞争力建构行动计划发布会暨知识经济助推建筑业现代化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本次发布会得到了新浪网、土豆网、腾讯网、搜狐网、人民网、乐视网、多知网、优酷网等多家媒体的支持,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建筑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所长-尤完;中铁建工集团副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工-曾少伟,住建部相关领导等共同见证了发布会及高峰论坛的盛况。
专家发言详解BIM
发布会上环球优路教育高层领导对企业竞争力建构行动计划的重点战略进行了讲解,特邀嘉宾中铁建工集团副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工曾少伟针对行动计划中的BIM项目做了详细的解读,此外公司研发负责人还对行动计划的落地战术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发布会**后,环球优路教育还设置了优课体验区,让大家真实感受课程,现场体验环球优路教育的精致服务。
优课体验专区
行动计划战术讲解
优课体验区气氛热烈
环球优路教育**本次企业竞争力建构行动计划发布会暨知识经济助推建筑业现代化高峰论坛,不但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基因,树立登陆新三板转型升级后的新知识经济为动力的崭新形象,更为中国职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将为同类型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18年BIM概论丨一切从基础开始(下)
BIM概论---基础知识:
1、BIM技术概念
2、BIM常用术语
(1)BIM
(2)PAS1192
(3)CIC BIM protocol
(4)Clash rendition
(5)CDE
(6)COBie
(7)Data Exchange Specification
(8)Federated mode
(9)GSL
(10)IFC
(11)IDM
(12)Infomation Manager
(13)Level0、Level1、Level2、Level3
(14)LOD
(15)Lol
(16)LCA
(17)Open BIM
3、BIM技术的发展
4、BIM的特点
(1)可视化
(2)一体化
(3)参数化
(4)仿真性
(5)协调性
(6)优化性
(7)可出图性
(8)信息完备性
5、BIM与模型信息
(1)信息的特性
(2)项目全生命周期
(3)信息的传递方式
(4)模型构建属性
6、BIM工程师
(1)BIM工程师的分类
(2)BIM工程师基本素质要求
(3)不同应用程度的BIM工程师职业素质要求
测绘未来:看三维数据如何联动BIM主导地信市场
由于实景三维数据能够在显著缩短建模时间的同时提高精度,在技术储备已近成熟的前提下,2016年被认为是该技术应用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梳理现阶段实景三维数据涉及到的一些技术革新、数据处理方式以及行业前导者,一同站在风口把握技术和行业变革的风向。 技术突破带领BIM进入2.0时代 测量技术近年来的猛进,正在改变测量行业的一切旧有模式,在一般人眼中,测绘行业的典型工作场景就是一群人搬着设备从一个点走到一个点,写写画画,满头是汗,然后挪到下一个点,继续写写画画。 不过现在看来,这种场景可能很快会成为历史。 对于BIM系统来说,有四次里程碑式的技术革新。 **次, 从无到有,用**传统的方法为建筑物建模,需要人工测绘与处理数据,对于大一些的工程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务。 第二次, 从人工到定点数字扫描,仍然需要测绘人员一个点一个点去扫描,但是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第三次, SLAM辅助的2D激光雷达扫描,发展成熟的主流技术,从定点扫描升级到移动扫描,虽然对颠簸比较敏感,但仍是不可否认的一次飞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仍有很多不足。 第四次, SLAM辅助的3D测量技术,是2D技术的进一步升级,扫描仪克服了颠簸的影响,可以装在机器人、无人车,甚至无人机上,测绘人员终于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了。这项技术在无数论文中被反复论证,现在终于实现了。 技术的完善是一个行业爆发式增长的前提,而现在的BIM,正好在风口上。 在建筑业和制造业领域,实景建模的的关注度从来不低,但是目前企业仍需要一段时间来发掘它的巨大价值,并将其应用于整个业务流程中。但时间终将证明,在这项技术上的投资是明智的。 得出这个结论主要有两个原因: 1.实景建模相关技术已经相当程度上达到成熟,数据采集的边际成本越来越低。 2.BIM需要不断的反馈来调整自己,从而真正从设计、施工到拆除全面控制建筑物生命周期。在各种反馈方式中,这是**自动化,**垂直的。 数据获取:去繁就简,明确需求 目前,获取地形和城市建筑环境的数字化手段主要有三种: 1.相机拍照,并基于摄影测量法进行数据获取; 2.移动激光雷达(LiDAR)系统; 3.高精度激光扫描仪。 很多时候,相机和激光雷达设备会被加载到无人机系统(UAVs)上,大大提高数据收集的速度与效率,但是相应的,会牺牲一些精度与模型细节。 然而,不论是扫描还是摄影测量,**终都会得到点云数据。而对于数据进行处理,才能产生价值,而数据的价值,有时并非精度越高越好。对于企业来说,**重要的,是找到时间、成本、项目要求之间的平衡点。 控制数据体积很重要,less is more 在数据获取的过程中,分辨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由于设备扫描的是3D数据,扫描分辨率每提高一个单位,收集的数据就会相应增长三次方。这对与数据处理来说是非常大的考验。而过于笨重的数据量不仅是CPU的负担,也会给数据传输与分享带来很大的麻烦。 更重要的是,更大的数据量有时并不能和更高的精度划等号。你需要问自己:我是否能够处理20兆像素的图像?抑或是我真的需要一个高分辨率的扫描仪么? 一旦数据被获取,技术人员有几种将点云数据索引到地理坐标的方式。多数的摄影测量相机和激光扫描仪制造商会提供相应软件,用来将数据集成并转换成数字格式。也有一些软件公司开发出强大兼容性的处理系统,面向多种数据格式,例如Autodesk ReCap 360 。 建模 收集数据后,首先,点云数据会被登记处理成实景轮廓、街道、路缘或是其他各种属性;而后,设计师会使用几何识别软件来将这些点云信息生成固态模型。**终,工程师能够将固态模型输入三维设计程序,完成建模。 在这一阶段,有几个软件可供选择。如果使用徕卡扫描仪收集数据、生成点云,并且**终获得Civil 3D或AutoCAD 格式的固态模型,那么测绘人员可以使用CloudWorx软件。 (先进的数据管理技术和工具集允许将整个项目点云输入AutoCAD Civil 3D、Revit以及Navisworks的设计环境中,设计人员不再需要权衡点云密度和计算机处理能力) 而对于可交付的BIM数据,使用Scan to BIM,能够从点云数据中直接提取模型,忽略其输入到Revit环境的过程。 之后,建筑公司就可以使用Navisworks来进行设计模型和竣工模型的匹配对比。假设这种场景下,测绘人员使用徕卡扫描仪收集数据,之后使用Cyclone进行了数据处理 。那么设计工程师便可以使用CloudWorx将点云数据直接输入Navisworks进行冲突检测,而不必再转换格式。 协同 随着各方面技术的不断完善,数据的获取变得越发简单,数据的处理反而成了的难点。想要使数据易于获取和协同工作,**好的方法是放在云端,这对数据体积的处理又有了更高要求。工程师和设计人员都会乐于看到数据集变得更敏捷、更轻巧,同时兼容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更易获取的数据、更加友好的建模软件、更加高效的协同处理,随着三维数据的广泛使用,描绘世界的方式和手段会变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