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校排名> 中大网校> 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考点: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中大网校 社会工作者培训

社会工作者

发布时间: 2017年05月10日

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考点: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考点二: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创立,20世纪20年代开始影响美国的社会工作,并且在60年代之前一直是临床社会工作的主导理论之一。与社会工作相关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意识层次理论

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核心观点是人的任何精神活动都是存在其根源的,根源就是潜意识,它对人行为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

2.人格结构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如果能够保持和谐平衡的状态,人格就是完善的。这样,个人就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愉快地工作。当人格失调时,人的活动就会出现问题。面对问题。弗洛伊德理论将治疗的焦点放在对自我的强化上。

3.焦虑与防卫机制

当个人的本我欲望违反超我的原则时,自我就会发出警告,内部会出现无法接受的冲突。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防卫机制是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所采取的自我调适方法,包括:否认、替代、认同、投射、合理化、反作用、退化、压抑、升华。

4.性心理发展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性心理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弗洛伊德将性心理发展分为5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以不同的方式获得性的满足,释放能量,否则就会表现为问题,需要帮助和治疗。

考点三: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考生除需要掌握理论的相关知识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的两大特征:一是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的焦点在于个人儿童时期的经验对现在生活的影响。二是精神分析治疗过程包括治疗情境、治疗关系和治疗性对话这三大元素。这是在实务中运用精神分析理论的显著特征,也是考生分辨考题是否涉及精神分析理论的可辨识特点。

1.精神分析理论在实务中运用的原则

(1)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个别化原则。强调每个人的早期经验都是不同的。

(2)强调要与服务对象签订治疗契约。

(3)治疗者要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

(4)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

(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与感受,要给予支持和接纳。

2.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精神分析社会工作的治疗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治疗情境。即在治疗开始时,社会工作者要与服务对象签订合约,明确治疗者与服务对象的角色分工、治疗计划和时间表。治疗情境还包括治疗者对服务对象的态度。

(2)治疗关系。即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感受到支持与安全,将自己痛苦的经验讲述出来。

(3)治疗性对话。包括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诠释过程。自由联想是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说出心中最原始的想法与感受。倾听是一种广泛的倾听。诠释是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表达其对服务对象心灵世界的了解。

编辑推荐:

社会工作者考试培训

社会工作师辅导班

中大网校社会工作者培训班

社会工作者网校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