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7年05月05日
青少年社会工作
复习引导
本章共四个考点。近几年的考试中几乎每年都有一道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案例题,但基本上都是结合着其他考点内容来考查的。主要的案例内容包括行为偏差的青少年、精神有障碍的青少年、危机中的青少年、车祸后的青少年以及家庭中存在问题的青少年等,考核的理论点包括结构家庭治疗、危机干预、抗逆力等。
可见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考法灵活。学习本章时,考生要结合青少年自身独特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特点,与其他人生阶段相比独特的需求和问题。运用青少年成长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青少年服务的计划和实施。
本章是历年考试出题的重点,从以往的出题的情况看,每年考题均涉及到青少年的案例及知识点。2008年1题;2009年1题;2010年1题;2011年2题:2012年1题;2013年1题。
考点一: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
青少年的问题自然与该阶段的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如,自我认同问题(性别角色混乱)、同一性危机等。考试对于青少年角色定位不清及同一性危机等知识点等的考查非常重视,需要考生对这部分内容予以更多的关注。在本考点中,新版教材增加了青少年的界定和特点。这是和了解青少年,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密不可分的知识点。
1.青少年的界定
对于青少年年龄的界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13~34岁,我国共青团定义为14~28周岁,有些社工组织定位为14~25周岁。总的来说,青少年期是由儿童世界转向成人世界的过渡时期,是个体从不成熟转至成熟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连接着不成熟与成熟的两个自我,因此也是人生发展直线上的一个蜕变、转折、转型或转换期,这种转变或转折比人生其他任何阶段都要广泛和深入,因此,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是自我辨识与认定的重要时期。
2.青少年的特点
结合《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有关青少年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就不难理解青少年的主要特点为“多变、创新、反叛”了。在开展实务工作设计项目时尤其要考虑这一特点,以青少年的需求为中心,开展符合青少年需要,容易被青少年悦纳的服务。
3.青少年的需要
青少年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讲是指其社会化过程的基本条件是否得到满足,在社会化过程中是否实现了他(她)的自我同一性。从发展的角度看,青少年的需要具体包括: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的性别角色要求。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谋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5)为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8)为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4.青少年的问题
青少年的问题呈现出多样化.主要体现在贫困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厌学问题、网瘾问题、婚恋问题、犯罪问题、社会参与问题等。在描述青少年问题时,我们强调要避免对于青少年的标签和排斥以及不自觉地参与青少年问题的主观建构。要更多地从社会环境和青少年个体成长的互动状态中去理解、体会、包容和倡导。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