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校排名> 新东方在线> 新托福阅读背景知识汇总(四十七)
新东方在线 托福(Toefl)培训

托福(Toefl)

发布时间: 2016年06月16日

新托福阅读背景知识汇总(四十七)

托福网课试听

新东方托福网络课程免费试听

整理新托福阅读背景知识供大家参考,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鹦鹉螺(中文版)

鹦鹉螺属于头足纲中的四鳃类。古老的头足类也都像鹦鹉螺一样,有不同形状的贝壳。但到现在它们大都已经灭绝,唯一剩下的只有在海底生活的鹦鹉螺了,所以鹦鹉螺是一种“活化石”,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很久以来便是动物进化系统研究中的很有价值的材料之一。

鹦鹉螺是一种底栖性的动物,平时在海底爬行,偶然也漂浮在海中游泳。它的游泳方式跟乌贼相仿,是利用它的两片互相包被的漏斗喷水进行的。鹦鹉螺的触手数目很多,一共有90个。其中有两个合在一起变得很肥厚,当肉体缩到贝壳里的时候,用它盖住壳口,这与腹足类的厣的作用相当。

世界上生活的鹦鹉螺一共只有3种,数量也不多。它们的贝壳很好看,珍珠层很厚,可供玩赏或制造工艺品。

海底“天文学家”——鹦鹉螺

鹦鹉螺属软体动物头足纲,早在距今5亿多年前就出现了,分布在全球范围内,有350多种,与它同类的章鱼、鱿鱼、乌贼等在进化发展中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身体外的壳有的转入身体里面,如乌贼。有的仅仅留下一层胶质的薄膜,如鱿鱼。还有的壳已经消失了,如章鱼。它们游泳的速度加快了,可是惟独鹦鹉螺的壳自从演变成现在的模样就没有多大变化,只有6种,所以它是现存软体动物中最古老、最低等的种类,也是研究生物进化、古生物与古气候的重要材料,有“活化石”之称。稍有变化的是生活的环境从原来的浅海移居到200~400米的深海中。白天在水下,晚间浮出水面。

鹦鹉螺的足在头部,所以称头足类,依靠身体前端的几十根触手搅动水流进食,如果前后水平运动,则是靠吸水排水;鹦鹉螺上下垂直运动则靠的是壳内众多的气室,气室间有一根充满血液的连接小管,充气和排气,充满气体就上升,排除气体就下沉。所以说鹦鹉螺的结构设计是自然界最奇妙的设计。

鹦鹉螺的气室是一间一间形成的,最外边的一间是最新的、最大的。到目前为止最多的有38间。鹦鹉螺壳的构造不仅美丽而且坚固,它的曲线是一种对数函数,能够承受2000千克的压力。

鹦鹉螺气室上有许多环纹称为生长线。同一个时代的鹦鹉螺化石,其生长线数目是一样的。但是,这些生长线数目随年代的不同而变化,研究化石的鹦鹉螺,从远古到现在,生长线数目越来越多。据研究,生长线的数目与当时月亮绕地球一周所需要的天数是一致的,远古时期,月亮距离地球近,绕地球一周的天数少,所以生长线的数目少,现在的鹦鹉螺的生长线有30条,正好与现在月亮绕地球一圈所用的时间一致。鹦鹉螺壳记录了月亮与地球的旋转的关系,所以鹦鹉螺有“海底天文学家”的美誉。

鹦鹉螺分布于马来群岛、台湾海峡和南海诸岛。

鹦鹉入海飞

在距今4亿4千万年到5亿年前,有一时期,独霸海洋的曾经是一种体型很大的鹦鹉螺。鹦鹉螺是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外面包着外壳,外壳又厚又大,从背面向腹面卷成螺旋型,左右对称,壳的外面有均匀的条纹。活的鹦鹉螺全身闪耀着白色、灰色、橘红色的光泽,在海洋游泳时,头和腕完全伸出壳外,壳口向下,像一只翩翩飞舞的鹦鹉。从古代到中生代,头足类十分繁盛,在古生物学中头足纲被划分为:鹦鹉螺亚纲、杆石亚纲菊石亚纲和鞘形亚纲,人们根据壳的形状,体管内沉积物特点、体管类型等,把鹦鹉螺划分为四个超目,是:直角石超目、内角石超目、珠角石超目和鹦鹉螺超目。前三个超目是已经灭绝的类群,惟独鹦鹉螺超目一直残存到现在。鹦鹉螺在软体动物中是进化的比较完善的一个类群,所以在它的时期可以为所欲为。它们以其它小动物为食。他们有明显的头部,眼睛很大,视力很好。头的前端中央有口,口内有坚硬的颚,能够咀嚼很硬的东西。口的周围有几十条细小的腕,用来探索环境、捕捉食物也用来在海底爬行。主要的运动方式和乌贼差不多。鹦鹉螺在5亿多年前就出现了,早出现的种类体型小,数量不多,构造比较简单,4亿4千万年前,这个华丽的家族极其繁盛,现在的化石品种已达2500多种(不包括菊石)身体也大的惊人,最大的鹦鹉螺化石是在奥陶纪地层中发现的长达10多米。在四亿多年前仍然很多,到了三亿5千万年前开始迅速衰落,现在仅仅生存有4种,是著名的活化石。运气好的话只有在印度洋和菲律宾不超过600米深度的温暖海洋,探海的人可以极其幸运的捕捞到,进行饲养,很难活到一年。我国的鹦鹉螺壳来源全部来自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海南岛,数量很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鹦鹉螺种群在逐步萎缩,现在4种鹦鹉螺是世界级的重点保护动物,我国的鹦鹉螺品种的研究价值比较特殊,是那3种无法代替的,所以我国的鹦鹉螺要严加保护!

重点阅读:

新东方托福

新东方托福培训视频:

托福辅导



备考资料历年真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