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校排名> 简单网校> “提要钩玄”学法对于高三生有什么用
简单网校 高考培训

高考

发布时间: 2016年01月30日

“提要钩玄”学法对于高三生有什么用

“指要钩玄”本是哲学术语,指的是在事物或过程的多种矛盾中,各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在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必有而且只有一种矛盾居于支配的地位,起着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作用。这种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则是非主要矛盾。

它告诉人们在观察和处理任何事物或过程的诸种矛盾时,必须善于以主要精力从多种矛盾中找出和抓住主要矛盾,提出主要的任务,从而掌握工作的中心环节;当矛盾的主次地位发生了变化,事物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时,要善于找出新的主要矛盾,及时转移工作的重点

“指要钩玄”用于古代散文阅读,其要义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必自然要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第一步,需要认真阅读,理清思路。这是恰当概括的前提;

第二步,要注意把握关键语句。

第三步,才是在分析基础上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在概括与提取之前,要分清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善于把握住相关事物的联系、把握住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下面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来谈谈。

先是可就题目问问:标题中哪个词最为关键?

明确:“退”最重要。全文实际上要回答这样三个问题:为什么要“退”?怎样“退”?“退”的结果如何?

据此,我们可在文中寻找关键语句作答:

为什么要“退”?因为“晋侯、秦伯围郑”,“(郑)国危矣”。

怎样“退”?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诱之以利)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晓之以害)

“退”的结果如何?“(秦伯)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晋)亦去之”

这是在梳理全文脉络基础上确立关键词,提取关键句,从中了解烛之武的外交智慧。

我们可分析第一段,提取关键,来看烛之武的外交智慧。

秦晋围郑一是因郑“无礼于晋”,二是“贰于楚”,直接关系到晋国,而与秦国无关,这就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两军分驻南北两边,互不接触。这为烛之武说服秦伯的秘密活动增加了有利条件。

由此足见,烛之武的劝说是在充分把握敌方形势与矛盾的基础上确立的,不是主观的思考,与实际是符合的。

《烛之武退秦师》不仅表现他的外交智慧,还表现他的爱国精神。后一方面,我们同样可以“指要钩玄”。

先分析第二段,从内容与结构上可分四层:

一是佚之狐力荐。其“必”字,表现出对烛之武能力的极力肯定。

二是烛之武拒绝郑伯。细节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显然,烛之武对郑伯过去的用人方针有看法,对自己过去所受到的排挤也是愤懑不平的。这并不影响烛之武的形象,反而显得真实亲切,更能突出他的顾全大局,以国家安全为重。

三是写郑伯认错。“不能早用”“今急而求”,这表明郑伯是坦诚的,并不掩饰错误。他其实很了解烛之武,也很会劝说,用国家利益来强调责任,击中烛之武的心灵柔软之处。

四是写烛之武慨然应允。一个“许”字,表明他深明大义,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不计私怨,捐弃前嫌,实在是伟丈夫。

提要钩玄,实际上就是通过诵读、分析,捕捉关键词、句,概括要点,从而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与人物精神。

提要钩玄是文章阅读的重要一环,也是必要阅读方法。要通过实践指导,让学生实实在在掌握。

相关帮助》

高考补习

高中辅导

高考数学辅导

老师好 课程全 精准学
课本全科课程 历年真题库 学霸学习秘籍 严选专业教师

优质视频课限时免费

随时听反复听

高中复习资料知识点大礼包

全科考试重点试题预测

期中期末知识考点揭秘

语数英物化考试解题技巧串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