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6年12月15日
第2节 态度的理论
1、强化理论
答:行为主义关于态度形成与变化的理论就被称为强化理论,行为主义把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看做个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认为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是按条件反射的模式进行的,强调在态度的形成与改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是联想、强化以及模仿,其中强化是基本条件,起着决定性作用。
2、一致论
答:认知派的一致性理论虽然都强调不一致,不平衡产生的压力导致了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但是,他们的理论见解又各不相同。
1) 海德的平衡理论
答:海德提出了社会认知中的一致概念。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几种评价态度或感情之间存在着一种趋向于平衡状态的运动。
2) 奥斯古德和坦南鲍姆的调和论
答:奥斯古德和坦南鲍姆于1955年在扩展海德的平衡理论中提出了调和论,认为当态度间出现不平衡时,往往是通过中和他们肯定或否定特性的程度或大小来解决的。
调和理论在两个方向上扩展了平衡理论:
(1)在定量的条件下提出了该理论,所以能够用其测量态度的变化程度和方向。
(2)当个体态度体系中出现不平衡状态时,可以同时改变对两个附象的态度,从而使平衡更容易达到。
3) 贾斯庭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答:认知失调理论是1959年费斯庭格提出来的。认为人们的诸多认知因素之间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关系,即相互独立的关系和相互关联的关系。而后者又存在着相互协调和相互不协调两种情况
减小或消除不协调的认知方法
答:改变有关的行为成分,如抽烟者停止抽烟。改变或否认不协调认知因素中的一方。如否认抽烟有害身体健康,或者否认抽烟厉害。同时改变不协调认知因素的双方的强度。引入新的认知因素,改变原有认知因素间的不协调关系。
编辑推荐:
环球网校心理咨询师:https://www.thea.cn/wx810/
上一篇: 咨询心理学复习资料:绪论(章节说明)
下一篇: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11.1态度概述
新学员限时
专属礼包一
¥300
满1200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