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好不好,看过才知道!
发布时间:2022-03-21
深圳,一座从改革创新中崛起的城市,教育是根基,更是其创新精神的载体。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教育的发展始终与城市同频共振,促进这座城市的跨越式和高质量发展。
坐拥大湾区丰富的产业资源,深圳的家长、学校、社会如何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教育?面对不确定性的世界,青少年在高中期间尤其要培养哪些能力和素质?民办高中应如何创新,助力深圳青少年勇敢、从容地走向世界?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大湾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过程中,也在大力推进教育先行示范,深圳市明德实验双语学校(下称“明德双语”)等多所学校链接各方资源,持续追寻与探索创新教育,特色明显。
深圳市教科院原院长、深圳大学教授叶文梓表示,过去深圳教育经历了初创、追赶、摸索阶段后,未来可以在培养个性化创新人才上走出新路子,借力历史机遇和城市资源优势,实现变道超车、先行示范。
|链接产业资源
|创新实践助力青少年成长
如果有这样一所国际化高中,学生在学习学术课程之外,还可在大湾区名企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合青少年、有教育意义的社交工具,或跟着康奈尔大学教授学习人类生态学理论课程、在建筑师指导下将学校某个独立空间改造为咖啡馆和潮牌店,也可与公益机构、非遗传承人一同开发文创产品,在改造后的店中销售,收益捐赠给非盈利机构,从而让学生在学术、实践、公益方面都享有丰富的学习机会、各界导师和机构资源,对学生和家长是不是有一定吸引力?
这并不只是设想,这样的创新实践正在深圳的民办高中成为现实。
明德双语执行校长程蓓婷和团队在与大量家长交流后发现,深圳中学生的家长**关注四个层次的问题:怎样挖掘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兴趣怎么带动学习齐头并进?如何让孩子有恒心把兴趣发展为特长?孩子的兴趣、专长怎样与求学、就业挂钩?
深圳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诞生和汇聚了腾讯、华为、大疆创新等一批世界级创新型企业,拥有各级各类创新载体超过2000家。如果能够**程度地利用深圳的产业资源,学生将有机会活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寻找到自己本科升学、未来事业的方向。
基于这样的办学思考,明德双语设立融合理论学习和产业实践的跨学科创新实践课程,不满足于到企业参观或邀请企业专家与学生交流,而是邀请文化、艺术设计、音乐、体育、科技等众多领域的优秀专家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产业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前沿案例、应用方法,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各行各业,帮助学生在高年级时创造出有产业应用潜力的个人作品。
明德双语面向不同兴趣的学生开设了人文社科、经济管理、设计、音乐四个通道,希望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体验中找到兴趣点、发掘自驱力,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未来的成长方向。另外,学生们参与现实世界的项目时常用到理论知识,反而会让学生更有动力学习相关知识。
为了更好地“陪着孩子走”,明德双语为学生配备的六人“成长导师团队”中包括公益导师,导师会带着学生从三年的维度去思考、设计公益项目,加深公益体验。在生活导师、学术导师、升学顾问外,还有常春藤名校在校生或毕业生作为学长、学姐及来自企业的职场导师与学生交流。打开世界后,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工作角色,了解职业发展上的可能性,有助于他们明晰发展方向。
“高中生要有勇气参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了解、理解社会,寻找自己的发展路径。对于企业、研究机构、社会机构一同参与到高中教育中,我特别支持和期待,也对这些社会组织的担当充满敬意。”叶文梓见证和观察深圳基础教育变化20余年,他告诉记者,学校与企业等社会资源联手,为高中生打开了世界,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企业如何成长、技术如何创新,看到行业前沿,还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所处的时代。
在叶文梓看来,要激发孩子的主动性、驱动力,成人一定要学会理解、尊重孩子,给孩子探索的空间,不要强求孩子按照成人设计的轨道走。他说:“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家长和老师在前面带着孩子走;初中、高中阶段,陪着孩子走;大学及以后,站在后面看着孩子走。家长和老师一定要站对位置。”
|激发驱动力
|培养价值观确立人生志向
高中阶段是人格体系初步成形的时期,家长和学校应引导青少年培养哪些能力和素质?
叶文梓告诉记者,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基本形成的关键阶段,职业兴趣开始显现,应注重培养学习能力,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的能力,形成融入社会的心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世界、了解时代,逐步确立人生志向。
“一个人不是什么样的理想都能实现,但没有理想肯定走不远。”叶文梓强调,孩子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教育的结果,如果一个孩子只在“三点一线”的空间中成长,脱离社会生活,难以了解真实的世界,就很难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
同样重视培养拔尖人才,深圳科创学院创始合伙人、副院长于盈关注学生在大学阶段的新教育,她2021年走访国内20余所知名高校后发现,即便是排名特别高的学校里,也有不少学子感到迷茫,近半学生选择考研,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是主要原因。
在于盈看来,教育应注重与现实世界的连接,让孩子探索真实世界,找到兴趣所在、驱动力,经历历练和失败,逐渐积累面对真实世界的能力和信心,未来面对困难时才不容易被打倒,跌倒后也有勇气重新站起来。
程蓓婷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她认为高中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驱力和跨文化融通能力,启发和支持学生探求真知、解行并进、充盈内心、关怀未来,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机会体会到幸福感、责任感,并习惯这种感觉。
明德双语坐落在深圳大鹏新区的山海花树间,正依托大湾区丰富的产业专家资源,链接全球高校和公益机构,希望以创新的教育体系培养适应时代的世界级人才。在这所充满艺术感的民办高中,明德、躬行、勇敢、从容是重要的价值观。明德即内心丰富、有责任感、幸福感,躬行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在此基础上,勇敢、从容的心态尤为重要,既要敢为人先、创新进取,也要心正、包容。
“面对复杂的世界,既要培养能力,也要修炼心态,这对学生们未来走好更长的人生路也将有帮助。”程蓓婷认为,除了开拓创新,深圳城市的另一大特色是包容、开放,整个城市的基调是积极向上的,有问题也秉承着一起去解决问题的正面心态,而这些和明德双语希望**公益、社会服务所传达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值得关注的是,明德双语将公益放在重要位置,链接国内外有数十年经验的多家公益机构,让学生系统性参与全球公益项目,在真实的项目中发现自己想要什么、能为他人创造哪些价值。根据程蓓婷的经验,深度参与公益可让学生产生幸福感、使命感、价值感,兴趣与使命挂钩后目标感更强,让学生有恒心将兴趣打磨为专长。叶文梓认为,面向未来的教育应更多样化、个性化,充分尊重个人的差异性,要让教育适应个人,而不是让个人适应教育。“一座城市可以看作是一所开放的大学校,社会资源都可以动员运用起来,为创新型人才打造多样的实习基地、实践平台和成长舞台。”